大隋第三世_第095章:英雄挽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95章:英雄挽歌 (第2/2页)

事事顺心,那个至尊宝座离他只有一墙之隔,他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

    李渊本来是打着“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口号起事和入主关中的,可不料太子妃和代王杨侑早就溜之大吉,这让李渊很是郁闷,早知道就应该让各大世家派死士看住杨侑了。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一路行来,一路满关中的寻找代王的替代品,但大隋宗室人丁不旺,几乎所有直系宗室都被杨广带去江都了,而宇文化及造反后大开杀戒,使得皇室直系只剩下秦王杨侗、代王杨侑、自立为帝的杨倓,以及被宇文化及拥立的杨浩,其他人等,全部死了个干净。

    发动各大世家寻找了好几天,才在独孤氏的帮助下找到一个远房宗亲,杨广一个族叔名叫杨航的庶孙,此人在宗室中没点地位,只有一点房产,靠收租度日。

    李渊也知道此人拿不出手,但他实在没办法,只能将这个杨航带来,准备攻下长安后,将之立为傀儡皇帝。

    皇帝人选有了。

    李渊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利益!

    因此,他正和裴寂、刘文静、窦威、李世民,以及从上党赶来的李建成等人商量自己的爵位封号等等问题!

    众人意见分成两派,李建成和刘文静、王珪等人建议保持现状,李渊已经自领大将军,宇文化及又拿走了所谓的丞相!为免过度刺激周边反王,不能过早封王爵。

    但李世民和裴寂、窦威、独孤怀恩等关陇权贵却不这样认为,裴寂对众人道:“大将军并没有登基自立,而是依然尊隋,即使进位为唐王,也依旧是隋臣,这并没有失去大义。再说,两代皇帝也从正式颁旨说异姓不准封王,既然没有严格的规定,那就是封王,而且又不是自封,而是新皇所封,这有何不可?”

    李世民笑道:“孩儿也赞成父亲进位唐王,这不是图虚名,而是众望所归、不得不尔。因为父亲帐下有三晋子弟、关陇豪杰、名臣雅士、名门望族。他们是希望建功立业才跟随父亲,如果父亲不建功立业,文臣武将岂不很失望?而且当今天下到处都是称孤道寡之辈,若是大家有功而得不到升,失不是很心寒?故而,只有父亲进封唐王,大家才有上升余地。”

    其实李渊就想当王。现在裴寂从法理上告诉他封唐王可行,而李世民从利益角度告诉他,封王是众望所归,李渊于是下定决心,等新君登基,自己就当唐王。

    而就在这时,黑暗中响起了沉闷的鼓声:“咚—咚—咚”

    鼓声缓慢,每一声敲响,就仿佛敲在人的心中。

    “是骑兵,是大量的骑兵!”

    李世民骇然道。

    话音刚落,惨叫分别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向大营杀来。

    众人出门一看,只见三支隋军在大营中横冲直撞,陷入狂欢之中的自家军队猝不及防,被杀得人仰马翻。

    大营火光冲天,杀声震天,前后道路都被乱兵堵住,中间箭如疾雨,李家军主力被乱军逼在到里头进退维谷,而在此时,长安明德门轰然大开,无数隋军杀出城来,无数瓦罐投向了大营,一声梆子响后,火箭漫天齐发,密集的箭矢射出步步后退的乱军之中,李军士兵无处躲避,被烧得哀嚎惨叫,哭喊连天…………

    卫玄、阴世师、骨仪率领大军纵横驰骋,俨如虎入羊群,杀得毫无戒备的李渊军人头滚滚,尸横遍地。

    屠杀进行了大半夜,李渊军被杀得四散一空,没有了乌合之众的阻挡,李渊精锐终于脱困而出,与隋军进行血战。

    就在阴世师纵横之际,猛见一将抡着大刀向他横扫而来,凶猛沉重,他吃一惊,一抖大枪顺势挑去,想借用对方的力量大刀挑飞,不料对方顺势压下阴世师的枪杆,可怜阴世师躲闪不及,被自己的枪杆砸在胸膛上,骨骼尽碎,当场惨死。

    骨仪挥枪来战,却被李世民从侧面一箭射中脖颈,翻身落马,士兵一拥而上,将他乱刃分尸。

    而年老体衰的老将卫玄也死于乱军之中,但三人率领的两万骁果军全部壮烈殉国,无人投降!

    此之一役,是关中隋军的最后一战,也是关中骁果军忠诚之战。战事持续了整整一个晚上,虽说李渊之后不费一兵一卒的顺势拿下了长安、大兴宫。

    但在城外,却被杀得血流成河、尸体如山!许许多多的尸体睁大的眼睛空空洞洞的,还残留着这么多的恐惧、绝望、和不甘。

    这一夜!

    是卫玄、阴世师、骨仪与大隋英雄的谢幕之战,也是大隋忠骨们最辉煌的一战。

    这一夜!

    被杀死、踩死、烧死的李渊军士不少于十二万,这对于不经一战就拿下整个关中的李渊来说,绝对是一个噩梦般的深刻教训。前来会盟的关陇世家家主、代表、杰出子弟也死了许许多多。

    明德门外尸山血海的气息将整个长安淹没。

    是役李渊赢了,但也输了!

    赢得了长安和大兴宫,但输掉了如虹士气。

    更让李渊郁闷的是那个竭尽全力找来的大隋宗室杨航也死了,万般无奈之下,李渊只得再找一个更偏远的皇室宗亲杨怀为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