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77 学富百车 (第2/2页)
附和,并无其他。 倒是蔡邕一路走来,越发惊讶。惊讶于一花一草,亭台楼阁。惊讶于一举一动,邑民衣着气色。更惊讶于胡人自由穿行期间,竟与周遭同气相求,全无不妥! 被众人引入一处院落。猛抬头,被一座圆形高楼,拦住视线。一条直通圆楼的林荫大道两旁,挤满了芊芊学子。短暂的寂静,忽听掌声雷动。传闻,此乃少君侯亲创之鼓掌礼。虽与礼法不合,却极具感染力。掌声如鼓声。战鼓轰鸣,正当鼓舞。 “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说完,蔡邕肃容作揖。左右致意,沿林荫道一路走入学坛。 三位大儒闻言大喜,齐向刘备看来。 此句出自《韩非子·功名》。意思是说,君主的忧患在于无人响应。所谓孤掌难鸣。 结合此情此景。刘备顿时心中大定。看来,蔡伯喈一时半会不会走了。 直到进入学坛。林荫路上掌声,仍经久不息。 乘天梯,一层层看过学堂,又俯看楼心论坛。再听少君侯赐学田四千亩,共寒门学子耕以自养。这便冲刘备长揖一礼:“‘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得少君侯如此,真乃我大汉之幸。” 刘备回礼:“蔡公谬赞。备年少寡德。一路走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幸小有所成,亦不敢有丝毫怠慢。” 此话皆是肺腑之言。从家徒四壁,典当度日。到辖地百里,邑民十数万,殊为不易。 听其言,观其色。蔡邕见刘备虚怀若谷,越发欣慰。数月来淤积在胸腔内的愤懑忧思,竟有所缓解。令蔡邕始料未及。 接风洗尘。乃是常礼。 刘备本想在府中宴请。大儒刘宠却说,不如去酒垆。 刘备这便命人去准备。 学坛只论师承渊源,不论爵位年龄。刘备乃是卢植门徒,恩师又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蔡邕师从太傅胡广。故而平辈论交。四位大儒居于主座。刘备执弟子礼。居下首。 刘备谨守本分,并未多言。诸如蔡邕此类大儒,皆是屡辟不就的主。便是郡中官吏,亦在恩师面前没少吃闭门羹。若他想出仕,自会开口。若不开口,刘备自当绝口不提。 并非怕失颜面。而是大儒脾气古怪。一言不合,振衣而走。正如五原太守王智,本是好意,却惹来清流无数骂名。有时候,多做是错,不如多听少做。 “少君侯?”刘备闻声抬头,见刘宠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 刘备直身作揖:“刘公何事?” 刘宠笑道:“老夫本欲与伯喈抵足而眠,促膝长谈。奈何精舍却盛不下万卷藏书。不知,少君侯可有主意?” 见刘宠笑藏深意,刘备幡然醒悟。暗忖片刻,这便说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其让万卷书束之高阁,暗室蒙尘。不若摆放堂中,令学子借阅研读。” “如此甚好。”蔡邕亦点头。 刘备这便说道:“学坛地基深厚,不妨再加建一层。用于盛放书卷,可叫,大藏书阁。” “如此甚好!”刘宠眼中尽是笑意。 刘备又岂能不知。 把万卷书放在学坛,等于奉出全部身家的蔡邕,还能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