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9章秦国的教育(求订阅) (第1/1页)
book chapter list 第170章秦国的教育 歌舞在继续,赵政经历了愉悦的一。 次日之后,秦国再次忙碌着。 赵政又是翻阅竹简。 在侍卫的保护下,赵政到了印书司。 印书局,这是隶属于内府的一个部门,负责人为王绾。 到了这里,看到一个个玉器工匠在忙碌着。 前期制造望远镜,显微镜等,需要工匠高超的打磨技巧;到了后期,制造雕版印刷,又是需要刻画雕版,也是要较高的技术。 玉器工匠的需求量在增加,此刻正在制造雕版。 拜见大王之后,王绾开始介绍起来:“大王,大秦制作出纸张后,可竹简还是在流校上等贵族用着竹简,下等士人用着纸张。很多重要的东西,还是用竹简来记载。竹简有良好的保存效果,可保持千年不朽,只要不是火灾,都是能保存下来。只要不遭遇火烧,问题不大。” “至于纸张,主要是印刷书籍为主,大秦最先印制书籍为《秦律》。昔日的时刻,秦律需要一屋子竹简,可现在只需要薄薄的册子,不到一百页。大王看一下,这是雕版!” 赵政看去,只见放着一个木制的雕版。 “这是木头制作的?” 赵政微微愕然。 王绾道:“这里有石雕版,铜雕版,木雕版,可发现木雕版成本最低,制造雕版的木头,最好是枣木、梨木、梓木、黄杨木等。至于选用那一种木材做雕版,要根据印刷品的精细程度,再选用硬度不同的木材。” “比如这本秦律,大约是五万字不到,需要大约是八十五个雕版,前期刻画雕版颇为费力,工匠每只能雕刻两个雕版,为榴刻雕版动用十个雕版工匠,五的时间。” “可在雕版制作完成后,一可印刷一千五百次,可连续使用一万次以上。” “大秦的民与吏,大约是一百比一,秦吏的数量最多为十万,只需印刷十万册,就可让秦吏人手一本。为了提高效率,共为秦律刻画十个雕版。” 王绾兴奋的道。 单纯的纸张不算什么,单纯的印刷术不算什么,可两者结合在一起,却是形成颠覆性的效果。 书籍成批量的制作,一批接着一批的制作,书籍的价格变得分外廉价,价格低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一本书籍,价格到了二十钱到一百钱不等。 一个大秦纸,可书写一万多字,价格仅仅为十钱。 廉价的书籍,加上纸张,到了普通的士人也可读书的地步。 在书库当中,正在整理百家的典籍,正在制作相应的雕版。 只要雕版制作完成,就可大量的印刷。 看似字数不多,却是一大堆竹简,马车装着一册书籍,也带不了几本书。 可现在,士人只要背着一个包袱,带着三本书,不到五斤,就是相当于过去一车的竹简。 赵政问道:“秦国有多少雕刻工匠?” 王绾道:“不到百人?” 赵政微微皱眉道:“究竟是多少人?” 王绾道:“大约为八十二人!” 赵政微微皱眉道:“有些少!” 可仔细思考,又是在情理当郑 大秦是农业国家,农业为根本,大量的人口在进行农业耕地,进行农业的人口占据百分之九十三到百分之九十五之多。至于秦吏、贵族、工匠、士人、商热数量,可能就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之间。 大秦人口为一千二百万,工匠的数量为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 这些工匠,很多都是半农半工。 一边在家中务农,每年进行大量的耕地,可一边又是在农闲的时刻,制作一些产品。 纯粹的工匠,不进行农业生产的很少。 只有钢铁厂一年四季,皆是在开工,没有丝毫的停息,全年在忙碌着,为秦国打杂铠甲兵戈等,制造农具等等。可等到为秦国打造完毕足够的铠甲,农具的时刻,钢铁厂也要减产,也要缩规模。 也要在农忙的季节,工匠回去种地;在农闲的时刻,用来炼钢。 在穿越者记忆的世界,那是鼓励消费的时代,很多东西用上一段时间,就是不用了。手机平均三年换一次,衣服鞋子平均半年换一次。 可在当今的大秦,一副铠甲可能连续传三代,甚至更长;长矛,刀剑等破损了,修补一下,可以继续使用。身上穿的衣服,新的三年,旧的三年,缝缝补补又是三年。很多东西都是要用较长的时间,消费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