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_第一零一零章 解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零一零章 解释 (第1/3页)

    杨振从方光琛这里了解到了更多消息之后,对于自己离开旅顺口期间关内局势的演进,总算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

    而且,由此他也意识到,他自己之前想方设法促使延后甚至是避免开打的松锦大决战,看来最终依旧是难以避免的。

    因为从他已经了解的情况而来看,他的出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关外的局面,但是对关内局势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不仅历史上截断漕运的李青山之乱依然爆发了,而且关内剿匪的战局并没有因为辽西部分兵马的南下以及金海镇忠义归明军的加入而发生什么根本的改变。

    这也就意味着,原时空促使崇祯皇帝以及京师朝堂上的大臣们下决心尽快结束辽东战场僵持对峙局面的因素一个没少,全都出现了。

    当然了,令杨振略感欣慰的是,这一世与原时空毕竟不同,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效。

    至少眼下洪承畴带到关外的主力仍在,而且朝廷也还没有孤注一掷调集九边之精锐云集关外。

    也因此,原时空发生于崇祯十四年八月间的那场最致命的大溃败,这一世并没有发生。

    包括原时空在崇祯十四年七月底就已阵亡的杨振亲叔父杨国柱,此时还根本没到关外去,而是仍在宣镇厉兵秣马养精蓄锐。

    这是令杨振最感欣慰的地方。

    在原时空,到崇祯十四年十一月中旬的时候,辽西战场上明清大决战的大局,已经基本定了。

    但是这一世,决战尚未开始。

    事实上,杨振之所以选择在七月初的时候,渡海东征倭奴国,当时他的心底里未尝没有远离是非之地的念头。

    因为前世的意识让他无比担心,只要他本人还留在金海镇,还留在旅顺口,不管朝廷有任何诏令,他都不可能做到置身事外。

    面对纷纷扰扰的关内局面,他要么主动北上进攻清虏,发起新的对虏作战,要么被动南下,渡海经登来往山东,去平定李青山等人发起的地方流民的作乱。

    总而言之,只要他人在金海镇,他就不可能闲着。

    因为崇祯皇帝不会让他闲着,京师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不会让他闲着。

    与其如此,倒不如干脆渡海东征倭奴国。

    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两个。

    一个是,他可以扩大金海镇的地盘,为将来北伐清虏积累实力。

    另一个是,他可以借此暂时避开北上或者南下的艰难选择,为将来北伐清虏赢更得多一些准备时间。

    对杨振来说,虽然与清虏的决战是难以避免的,是迟早都要发生,迟早都要面对的,但是能晚个一年两年是最好的。

    因为他知道,原时空清虏伪帝黄台吉的身体状况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就已经很差了,到崇祯十六年的时候秋天就死翘翘了。

    这一世,经历过几次失败打击,特别是经历了豪格之死打击的清虏伪帝黄台吉,身体状况比原时空更加不如,很可能会比原时空死的更早。

    也就是说,这一世,清虏伪帝黄台吉能不能熬到崇祯十六年都是一个问题。

    所以,在杨振的心中,北伐清虏的最佳时机,应该是等到崇祯十六年黄台吉将死翘翘的时候再发起。

    而且杨振相信,这一世没有了豪格的存在,同时也没有了代善的制衡,只要黄台吉一死,多尔衮必定压抑不住亲自上位的野心。

    而只要多尔衮亲自上位,不管他成功与否,清虏内部必定会陷入混乱,甚至有可能发生火拼或者内战。

    只要清虏内部陷入了混乱,不论结果如何,对杨振来说,都是灭亡清虏的绝佳良机。

    一直以来,杨振在等待的,就是这种一击必杀的机会。

    然而,猎人在等待猎物向自己走来并进入自己射程的过程之中,最担心的,就是受到意外事件的干扰。

    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