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所到帝国_第二十六章 萨尔浒(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萨尔浒(三) (第1/2页)

    安稳好中营军心,赵安又令人将朝鲜副帅金景瑞、中军前佥使吴信男、中营将文希圣以及营内脱明派人全部软禁。

    而普通朝鲜士卒对大明极为尊敬,再加上赵安善待士卒,对于在平叛中受伤的士卒,赵安都命令医官予以治疗。

    因此赵安在一批亲明的两班子弟帮助之下,顺利地接管了中营这五千来自朝鲜各道的兵马。

    左营兵马亲自参与了平乱,不必再谈。现在只剩下一个右营还未表明立场。

    “金将军,还请你亲自走一遭右营。”

    金应河领命出帐。

    赵安则趁机视察起了这支军队的人员装备情况。

    “壬辰倭乱”中浙兵的表现极大地震撼了朝鲜高层,出于对戚继光的崇拜,朝鲜政府以《纪效新书》为指导思想,对军制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

    原来的兵农合一的五卫制被淘汰,职业化军队登上舞台。

    作为练军核心之一的“三手技法”将朝鲜兵分为炮手、射手、杀手,分别使用火器、弓箭、冷兵器。

    从事官军器副正郑应井告知赵安,三营兵马光是炮手就有近五千人,鸟铳四千余杆,大小火炮百门。

    赵安惊讶之际,跟随他来到了一处军帐,帐里正放着几门形式接近却大小不一的火炮。

    郑应井指着这火炮,由大到小分别介绍道:

    “地字、玄、黄字铳筒,除了铁石弹丸,还可放大将军箭以及将军箭。”

    赵安观那地字炮,长约一米,略粗于自己军中的大样佛朗机。

    不过代号却有些意思。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莫非还有天字炮?”

    赵安半开玩笑地问道。

    “天字炮一放,犹如地裂山崩,然而身型巨大,不便携带。”

    郑应井解释说。

    赵安以手抚须,朝鲜军中的火器数量出乎他的意料。

    但他始终不认为靠着这批朝鲜军的加入就能击败建虏,刘綎这一路已经无力回天。

    按照日子,杜松主力已经全军覆没,马林也撑不了多久,至于李如柏那一路,赵安更是没指望过。

    “大人,金将军已经回营,正在大帐前等候。”

    一名家丁跑来禀报。

    赵安应了一声,便朝中军大帐走去。

    从远看去,帐前立着两道身穿朝鲜衣甲的军人,一人是金应河,另一人却是生面孔,想必就是那右营将军。

    不过那右营将军身上既未缚绳索,身后亦无押解兵卒。

    赵安心中有了底,笑着走上前去。

    那将见了赵安,连忙躬身下拜:

    “顺川郡守领右营将李一元拜见将军。”

    “在下可是久仰李将军的大名。”

    说着赵安亲自拉开帐帘,供二人进入。

    光海君出于“避战”的意愿,中营高级将官基本都是脱明派,在这批人被软禁之后,整支朝鲜军中的最高官员便是金应河、李一元这些从四品郡守。

    而赵安虽是五品千户,却是天朝上官,越级统领这两个属国的从四品官员完全不成问题。

    此时的中营大帐也成了赵安的指挥所,原本带有朝鲜风格的陈设全部换成了汉式,毕竟他赵千户也不想跪着议事。

    三人入座之后,赵安目光在李一元身上停留片刻:

    “我闻右营兵力略有不足,特选派中营标兵五百以便加强防务。”

    李一元不敢拒绝,只能道谢。

    “唤韩应龙、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