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手_第十二章 大闹滕王阁(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大闹滕王阁(1) (第1/2页)

    求推荐票

    春风楼的花雕酒有些上头,王劝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如何被仆人搀扶着回到下榻之所。只觉得整个人头晕目眩,瘫软一片,提不起神。等到从睡梦中醒来时,已经是午时已到。

    昨夜的花雕喝的太多,口干舌燥,头脑昏沉。王劝拍了拍太阳穴,给自己倒了一杯水,然后一口气喝下,呆坐了半天才从萎靡不振的状态下慢慢回过神来。

    “主人你醒了?”

    门被打开,明亮的光线顿时充满了整个昏暗的房间。王劝半眯起眼睛,看着蒋蒙走进门,手中还端着菜肴。他将菜肴摆放在食案上,恭敬的说道,“该吃饭了。”

    面食,羊肉,烤鹅和茶水都端了上来。外焦里嫩的鹅肉撒上一把花椒,漂浮在油光上大块羊肉,看着摆在食案上色味俱佳的美食,立马勾起了王劝的馋虫。他接过碗筷,架起一块烧鹅,大快朵颐。

    “美味,实在美味。”

    王劝狼吞虎咽的吃着烧鹅,索性放下筷子用手抓着吃,吃的满嘴油腻,大呼过瘾。坐在一旁的蒋蒙看着触目惊心,龙门王家的家规极严,若是让老爷看到王劝如此不雅的吃相,定会拿起竹杖家法伺候。

    “六郎你吃慢点,要是让家主看到这么不雅的吃相,保不准又是一顿打。”

    王劝白了他一眼,嘴里海吃胡喝的塞满了烤肉,不屑的说道,“你怕个鸟,老东西现在在交趾,山高皇帝远,管得着么?”

    蒋蒙嘴角抽搐了一下,心想这六郎真的是越来越胆大包天了,与之前老实憨厚唯唯诺诺的形象截然相反。

    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王劝的事迹传遍了大半个洪都,他可不敢得罪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的棒槌,连忙说道,“对了,六郎,之前在春风楼里我打探到了一件事,原来洪都的周家与当朝右肃政御史中丞周允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据说现在就落脚在周家。”

    “嗯?周允元?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

    “六郎忘了?”

    蒋蒙提醒他,“您还未及弱冠之时,周御史还常来来家中做过客,只不过后来渐渐联系少了。”

    王劝放下了筷子,细思片刻,突然失声说道,“等等,原来是他!”

    “啊,怎么了,六郎?”

    蒋蒙被王劝突如其来的失态吓了一跳,对方皱眉时的威严与之前傻憨的形象截然不同。他甚至分不清,那个才是真正的六郎。

    此时王劝心中翻江倒海,想起原来所谓的周家是南朝袭蓬陵侯周表之后,深受武则天赏识,再过不久将拜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当朝炽手可热的一名权臣。

    是时候要为王家谋一条出路了。

    王劝回过神,接下蒋蒙的话,“原来那个叫周思秦的还是周家旁门偏系,这就有意思了。看来明天的滕王阁宴会上的宾客,来头不小啊。”

    此时,阎府书房安静的落针可闻,侍女和仆人都被屏退,只剩下两位年过不惑的男人,品茶闲谈。

    “啊嚏。”

    周允元冷不丁的打了一个喷嚏,揉了揉鼻子。看着面前亲自斟茶的人,脸上略显尴尬,语带歉意的说道,“在伯隶兄面前失态了。”

    “呵呵,哪里的事。”

    阎伯隶呵呵一笑,将茶杯摆在周允元的面前,随口说道,“南方不兴奶酥雕花和果酒,还请允元兄以茶代酒。”

    “有意思有意思。”

    周允元轻轻咂了一口,茶水中带着金桔薄荷的甘甜味道,来冲淡原本的苦涩,别有一番滋味。

    如果此时王劝在场,一定会鄙夷的说一句暴殄天物。

    “伯隶兄,自从上次一别,我们多久未见一面了?二十年,还是二十二年?都记不清了。”

    “允元兄贵人多忘事啊,那是永徽三年,你,我,福畴兄三人还在长安城赶赴科举,算如今是多年未见了。对了,听说福畴兄去年被贬官至穷山恶水的交趾做县令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