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八章 神经病啊! (第1/2页)
高台之上,两个小丫鬟陪在白小葵身边。 白小葵写了纸条,交给了左边的小丫鬟,那小丫鬟拿着纸条到高台边上,手伸出珠帘,将纸条递给老鸨。 老鸨当众展示了纸条上的内容。 上面是两个字,新年! 以新年为题来作诗,作词亦可。 宾客之中,文人士子,以及有学问的商贾以及江湖人,都开始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很快,便有一青衣公子起身,高声道:“玲珑儿姑娘,在下有一首词……” 好无聊! 这是诗会给周安的直接感觉,或许是因为身份地位的关系,周安对以诗词以才华博名望,博富贵这种事,是毫无感觉的,他也没那个心气,与那些所谓的才子一较长短。 这也可能与周安本身不会作诗有关,他体会不到作诗的乐趣。 当然,作诗不会,抄诗他还是会的。 在他前世历史上,出现了太多名传千古的文人,更有很多很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无论是以何为题,似乎都能找到相应的诗词,。 就比如以新年为主题的诗词,真的太多的了,而其中周安最喜欢的,那当属是王安石的那首《元日》。 青衣公子吟了一首词,博得满堂彩。 马上又有一白衣公子起身,赋诗一首,也是博得了满堂彩。 凉州紧挨着中州,是繁华之地,因此凉州文风还是很浓的,凉城的才子也是有些本事,他们还相互较劲。 周安是没跟他们较劲的心思,但现在不是低调的时候,他本人是可以低调,潘元玉却是必须露脸。 在场宾客接连赋诗十余首后,周安歪了歪身子,低声与潘元玉说道:“你认真记下,别说错……” 潘元玉本是急的不行,他又哪有作诗的本事,可他作诗又是不行的,他必须得露脸,所以只能硬憋……也是没憋出来。 周安与他低语,反复说了几遍,潘元玉稍显为难的神色,这才缓和下来,还颇为意外的连看了周安几眼,他倒是不知道周安还有这等本事。 周安当然也不可能跟他明说,虽然诗是抄的,但也没主动说明的道理。 “王公子大才,想来今年元宵诗会,必然请您……还有吗?还有吗?”老鸨子先夸了先前作诗的公子,又催问。 好一阵都没人起身,真有本事有学问的文人士子,之前都已经做过诗了,虽然也有人作第二首,但这不是一时半会能想出来的。 “在下武成奇!有诗一首……”潘元玉起身便道,望向珠帘后白小葵,“玲珑儿姑娘,不知您可愿听?” “武公子请。”白小葵声音婉柔道。 “咳!此诗名为《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潘元玉吟完,大堂内便陷入寂静,鸦雀无声。 好一阵,才响起嗡嗡嗡的小声议论,很多人看向潘元玉的眼神都变了。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是很有杀伤力的,这首流传千古的七言绝句,称得上是周安前世古人关于新年的代表作了,虽然这首诗很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越是如此,便越能说明它的好! 诗人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大道至简”来定义,在符合合辙押韵、对仗工整等规则的前提下,越是通俗易懂的诗,便越称得上是好诗、好词。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的《登黄鹤楼》等等。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流传千古的诗词,都很好理解,都通俗易懂。 而想要做到通俗易懂这一点,却是非常非常难! 因为作诗的规则太苛刻,要在规则内将诗词写的通俗易懂,真的太难! 在周安前世,还流传着“白居易作诗问老妪”的故事,说的是白居易作诗之后,会去问不识字的老太太能否听懂,听不懂他就改,如此反复,一直到老太太能听懂为止。 …… “好诗!好诗!武公子大才!”嗡嗡嗡的嘈杂声中,白小葵的声音突然响起,这是她第一次亲自开口赞叹,使得现场顿时又安静了下去。 “武公子,您能否将这首《元日》写在纸上,送与奴家……”白小葵又道。 “好!”潘元玉就回了一个字。 周安马上对潘元玉耳语了几句,他是在提醒潘元玉个别字怎么写,可别写错了字。 在场的客人,很多都向潘元玉投来了嫉妒的目光,不爽者更多,但他们没办法,除非能作出更好的诗,否则连开口都不能。 老鸨亲自送来了纸笔,潘元玉将诗写好,又交给了老鸨子。 潘